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誕生之初,對待之始。

winnieil 寫 奶嘴、擁抱與時間表,寫的,其實就是對待,就是

在台灣,很多老一輩及年輕家長,認為能不給嬰兒奶嘴就不要給,擔心會造成依賴、在長大後戒不掉而影響口腔發展;認為不要每次小孩哭了就抱,會寵壞小孩;認為小孩應該要定時餵,這樣對小孩的胃好、對大人也方便。

相對的,在以色列,大部份的人相信奶嘴有安撫小孩情緒的功用,小孩可以用來穩定自己的心情、得到安全感;小孩哭了是為有需求(餓了、不舒服、想媽媽…)自然就要給小孩回應(擁抱)。因為回應小孩的需求不僅不會寵壞,而且可以增長小孩的自我價值感,以後會發展出較自信、較少需求的孩子;主張前三個月小孩要吃就吃、要睡就睡,這樣做媽的可以早些瞭解小孩依本能發展出來的作息規律。

台、以兩地養小孩的差異,我起初只覺得有趣,很想不用大腦的做成「這是東/西方差異、都是為了孩子好、各有利弊」的學者屁話式結論。

一直到我母親大人的一通電話,我才赫然發現這兩個教養理論的差異,不只是教養出不同的小孩,也「教養」出不同的父母,而理論的背後,有著對待「人」的差異。


人哪,一輩子的功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