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2008 的結束。
QPD-111
為行動上網族量身訂做的MID,口袋大小的體積便於隨身攜帶,金屬蝕刻材質提供絕佳溫潤握感。
以網路書籤為設計靈感,配合multi-touch的螢幕,可隨意切換通訊或上網功能,享受直覺操作的樂趣。
skygram,skywalker 的迷你/個人媒體。Keep walking,skywalker!
李佳穎書寫譬喻。
譬喻使我跼促不安,像盜賊世界裡一幢門閉窗開的城堡;一個深邃誘人的洞口,我以譬喻譬喻譬喻讓我跼促不安的部分。譬喻使我著迷,寫作者藉譬喻將讀者推開一段距離,給想像力起飛助跑的空間,於是讀者與寫作者有機會一躍站上彼此的肩頭眺望,我以譬喻譬喻譬喻讓我著迷的部分。
譬喻是這麼一回事:喻旨和喻符之所以能夠相互注解,乃是由於使用譬喻的人已經預作假設:讀到這個譬喻的人們絕計不會反對或不明白使用譬喻者對喻符和喻旨的評價態度。舉個例子來說:某甲(使用譬喻者)對某乙說:「某丙跟豬一樣。」則是某甲已然確知某乙也和某甲一樣對豬(無論是牠的醜、笨、懶、髒)素無好感,並以此(豬)求同於某丙。一般而言──即使生物學家和動物學家一再宣稱豬之為一種家畜或寵物的優越性;這世界以豬喻人的譬喻必定涵攝了(像某甲那樣、也像某甲所假設的某乙那樣)對彼一喻旨(某丙)以及喻符(豬)的雙重貶意。但是在兩般可以相互注解的貶意之中,對喻符的貶意居於「意義發生時間之先」,所謂「居於意義發生時間之先」就是說:毋須約定、告知,使用譬喻的某甲早就假設某乙對喻符(豬)先有貶意。
—〈說稗〉‧張大春
這段譬喻解多少說明了為何有時「譬喻使我跼促不安」(像盜賊世界裡一幢門閉窗開的城堡)。對一個創作者來說,譬喻這個過程是沒有保障的。你以為自己寫了一個寓言,發現了一個妙喻,可以帶讀者從A走到B,當然特定社會文化下的共同記憶、共識或是理性約定都可以在某個程度上栓緊兩端點與這條路,然而期待每一個讀者都會乖乖看見你開的路是徒勞的。另一方面看,也因為有了這些可能讓意義外竄的窗口,小說之所以為小說,而非文宣。
不僅癌症,其他一些嚴重的疾病更是陷入了形形色色的隱喻。比如人們通常以瘟疫來隱喻外敵、異教徒、反對派、某種非正統的道德風尚、革命和騷亂,以癌症來隱喻潛伏在自己內部的陰險的敵人,以梅毒來隱喻生活腐化和墮落,而肺結核帶來的柔弱、敏感、蒼白則被當成了一種流行的浪漫形象,似乎患上肺結核不是一種不幸,而是優美心靈在身體上的一種體現。在前一種情形下,疾病的隱喻被用來當作一種社會動員或政治迫害的工具,而在後一種情形裡,疾病的隱喻則被用來抬高患者的精神地位和價值。隱喻之下的疾病不僅成了死亡的幫凶,更是政治壓迫、種族歧視的工具。
人無法在沒有隱喻的情況下思考,但這不意味著我們無法脫離或試著迴避一些隱喻。
……
所有的思考都是詮釋,但這不意味我們不能有時進行「反」詮釋的工作。
……
隱喻無法戒絕,而須被暴露、批評、鞭打、用罄。
Mark Borlase 這傢伙真是太超過了!。
他花了三千美金和四年的時間完成反抗軍霍斯基地 (Hoth Base) 場景組。霍斯基地在星際大戰第五部《帝國大反擊》的開頭登場,那是反抗軍最黯淡的一集:路克一開始就差點掛了;霍斯基地的位置被帝國發現,帝國軍大舉來襲,整個基地都被打爛;千年之鷹東躲西藏,最後還是落到帝國手上,韓‧梭羅成了大癩蝦蟆賈霸的牆壁裝飾;路克挑戰父親大人,結果被砍斷一隻手……。
整個場景組面積 5' x 10' (150 x 300 cm),AT-AT 四足坦克、千年之鷹號和 X Wing 都出現了,全部用了將近六萬片樂高積木,外加了 50 顆 LED 燈做氣氛。這組神作拿下了 Star Wars building challenge 首獎,同時登上了樂高的官方雜誌封面。
延伸閱讀:
Mark Borlase 的相簿。
要救地球,你得灰頭土臉、差點趕不上遊覽車被遺棄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中科園區、不小心就得用鼻孔吃晚餐、還要燒焦一截頭髮……。
是的,我們今天種樹去了,而且,還關燈吃飯。
台中的太陽很友善,不過大人物們致詞時間實在有點長,我們只好在草地上滾來滾去。好不容易結束了,還照了不知所云的上百人的大合照。然後就……開挖啦。
剛開始小夜努力極了,雖然鏟子小、手力不大,但對小孩來說,挖土就像玩沙,樂趣無窮百玩不厭。但挖著挖著,小夜開始有些乏了,好在有另一個任務也適合她——替剛種下的樹苗澆水灌溉。我們負責的區域的土的狀況還蠻鬆的,加上同組伙伴的幫忙,一下就種完了。
小夜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我們於是一路往前,看到沒人種的樹苗我們就開挖、種樹。最後……,我們差點錯過上車時間!雖然周圍還蠻多人在埋頭努力……但他們都自己開車來的! XD
戰利品,種樹的小禮物,小夜替她取名字,「花朵草」。
下午去標哥的場子到此一遊。
晚上煮火鍋,小夜認真的對我說,「省電救地球,要關燈吃飯。」
「好吧。」
點了蠟燭,關了燈,一鍋食物簡直就是鴉鴉烏,什麼都看不清楚,我還得一直提醒小夜,「別吃進鼻孔裡啊。」
好不容易吃完了,吹蠟燭的任務小夜當仁不讓的扛下來,可她一吹再吹,越湊越近……,開燈後我嚇了一跳,瀏海的前沿燒焦一啦。
好吧,超級英雄真的不好當,救地球是得付出代價的,這是結論。
並不是一開始就注意到熊寶貝的。
由四個交大畢業的年輕人所組成的熊寶貝樂團於 2001 年開始實踐他們的音樂夢想,他們在 2004 年入圍海洋音樂祭、2006 年出了第一張專輯……。
—造音新勢力
微涼的夜,小夜奔來奔去,嗨的很。聽熊寶貝、旺福,看周圍車水馬龍,高樓向天際攀昇。聽完第一首的〈嫁禍〉,小夜在我的肩頭放軟身子,權向不夜的城市道晚安。
最華麗的The Wall,最演場會的陣容
最藝文的卡夫卡,最沉靜的不插電
最迷幻的地社,最草根搖滾的吶喊
最迷你的女巫,最真誠的幽默
—魏駿
和大型演唱會轟隆震動的熱鬧不同,南區Live House縈繞的是溫暖飽滿的氣氛,我想或許是在那小小空間的一小群人,因為大家喜好的東西很一致、生活型態差不多,所凝聚出的一個特殊氣場。在那裡大家通常都靠得很近,不小心碰觸到對應的不是武裝的眼神,或架起胳臂,而是一個羞赧的微笑。適宜的親和與距離,是南區讓人覺得自在的原因。
—Urban Folk 歌唱自己的生活感想
希望熊寶貝為我的女兒,小夜,唱首兒歌。
她好有膽識喔,一拿到麥克風就唱,超大方,真愛她!!
—餅乾
可以為錯,可以攻玉。
這學期像在讀中國當代史。對文革和六四的看法煥然一新。文革是十年浩劫的說法,原來是以城市和資產階級為中心。農村在那十年間,教育普及,特別是中小學。可以說,是把資源從城市的大學轉移至農村的中小學。自五十年代起,一直困擾中國社會的城鄉二元問題,也因為文革時期的大規模人口和資源遷移,而略有改善。其他如逼害知識分子、破壞文物,都是集中在城市的現象。城鄉二元問題,在改革開放後惡化,以至社會學家提出,中國是斷裂的社會,城鄉的鴻溝越來越闊。
鄧小平在七八年重新掌權,黨內的精英主義抬頭。在文革時吃盡苦頭的知識分子、學生,引鄧為同路人,以為大家都擁護精英主義,會大肆改革,重振讀書人的威嚴。但鄧的著眼點,是源源不絕的外國資金。所謂精英,已不是舊日中國社會的士大夫文官,或五四時牽頭改變國家的大學生,而是政權結合財權的統治階層。學生花了大概十年,認清這事實,期待轉化成憤怒,終致六四。六四的失敗,除了黨的鎮壓,另一原因是學生不肯結合群眾,而且目標模糊。當問及他們會不會爭取工人的支持時,學生態度曖昧不明,只說會爭取社會的支持,迴避與工人結盟,終難團結群眾。對民主的理解,時而陝獈,以為只是投票;時而盲目,以為民主是長生不老藥,可以令人凌駕一切社會、自然法則。在手辣的鄧小平治下,缺乏群眾基礎、目標含糊的群眾運動,必然失敗。
—〈一個東西,如果大家都說它好,那它一定是不好的。大家都說不好的東西,則多少是好的〉
台灣絕大多數人不懂六四事件真正的原因
試想什麼運動可以讓全中國到處引起共鳴 ? 只有一種運動那就是 "吃飯"
中國在 1988, 1989 年物質缺乏, 連兩年通貨膨脹率超過 20%
大多數的物資有錢還買不到, 必須改用外匯券才能買
人民幣和外匯券票面 1:1, 外省老兵多餘外匯券黑市可以賣到 2:1
也就是說一部腳踏車定價 200 元的話, 實際要 400 元才能買到
80 年代末世界各地通膨到處都有, 中國難免受波及
但是中國那時候大多數人不懂經濟學, 以為是貪官, 奸商囤貨造成的
我有個朋友 1988 年考進蘭州大學, 他說印象最深就是伙食一天比一天差
過去中國把民間未經政府許可的交易叫做 "投機倒把" 這是要槍斃的行為
1978 年開放後, 個體戶敢從商, 敢 "投機倒把" 而且生活愈來愈好
(解釋一下, 個體戶大多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邊緣人)
一般人看了很不是滋味, 產生反商情結
歸罪於原因是 "開放太快, 資產自由化太快, 個體戶囤積貨物"
像我朋友就以為他們的伙食費都被學校和個體戶串通貪汙掉了
當時中國的領導人是胡耀邦, 趙紫陽和胡啟立, 三個都算溫和派
所以敢陳情要求治貪腐, 前面提到蘭州那個朋友一聽到北京在抗爭
他們砸掉伙食用的鐵盤上北京去支援
結果陳情到一半, 胡耀邦竟然死了
學生的感想是 "改革無望" 竟然想寄望剛剛訪問北京的戈巴契夫
這時候鷹派抬頭, 把他們用武力驅散了
從頭到尾和 "民主" 無關, 國民黨硬把他掰成 "反中共, 爭取民主" 的大戲
當時學生在廣場升五星旗, 吾爾開希正在申請入黨
人家學生要的是 "治貪腐, 黨內改革, 自由化不能太快" (因為看到社會貧富差距拉大)
總歸一句, 共產黨是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如來佛, 跳不出他, 也沒有人敢挑戰他
六四事件過程中比較正面效應是喚起 "重視新聞自由" 的觀念
因為過程中政府要報紙集體撒謊
結果報社人員集體怠工, 上街加入抗爭
現在北京人很尊敬這些報社的, 卻很瞧不起鬧事的學生
這才是真正的六四
六四過後中國又回到 "貶商" 的時期, 經濟大幅衰退
直到 1992 年鄧小平自己到深圳重新鼓勵個體戶, 商人地位也重新崛起直到今天
—DLowe‧PTT‧Gossiping
外人對六四其實理解得很有限,六四到底為中國帶來了什麼?我們總以為那是對民主自由渴望的發聲,它應該促使了中國的改變,但事實卻不是如此。
「在那個時候留下的東西,我們的所作所為,影響是有限的。大家都誤會了,其實社會上思想價值的轉變,在六四之前就已經開始發生,六四以後反而受到箝制,可以說六四阻礙了這個轉變的繼續,自由思想的發展。但是對大陸的經濟體制開放是有幫助的,政府因此知道了老百姓的需要,去解決社會問題。」柯夫說,「我能夠體會婁燁的情緒,婁燁在這部電影裡放進了很多他私人的情感,能夠引起我的共鳴,但一般人看就會吃力。我們時常會想,這二十年來我們因此失去了什麼。青春也好,激情也好,浪漫的權利也好…」
原來從六四學運你沒有得到什麼,反而是失去了許多?我問。
「是啊!個人的情緒、遺憾、不捨,我從電影裡都看到了,那個時代對我們來說,是集體做了一個很美的夢。」
—〈一無所有──政治與性愛以外〉‧成英姝
九月,我來到苗栗山裡教書,認識一群令人顫動的孩子,就像辛波絲卡的詩〈致謝函〉寫的:「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空著的手裡盛放了好多東西。」對我來說,他們是比視覺本身更古老的顏色。我不能教他們什麼,可是我想告訴他們,令我醉心的事……。我也想陪他們(像費里尼在學校唯一學到的)諦聽時間流逝的沉默之聲,學會辨認飄過對窗的遙遠氣味與聲音。
我喜歡詩,也非常愛山裡的這些鮮艷的孩子,於是我和他們一起催生了「夢想中的詩歌節」。一個多月來,我們每天讀詩,摸索字本身是什麼(而不是字在表達什麼),我們對每隻字進行更豐富更細瑣的想像,讓詩的身體出現。我還要他們抄錄自己喜歡的詩,幾個女生天天捧著詩集走來走去,一坐下就抄詩,看不懂就露出疑惑的神情,或是遇見美麗的詩就跑來說給我聽:「我都讀不懂,可是我好喜歡夏宇。」有人整首整首抄下,仍問「為什麼阿赫瑪托娃這樣寫詩?」甚至有人直說「零雨是神。」還有人細讀了數日,明明就讀透了些什麼,卻說「太難了,我要放棄聶魯達了!」多可愛哪,這麼把詩當作一回事。
我也以討價還價的強迫姿態,要他們寫詩。我花很多時間跟每個人討論他們的文字,試著幫他們縮短「概念」與「文字表達」之間的距離。有個女生放假還留在學校,寫了三首詩才回家。有個香菇人一直抱怨自己不會寫詩,卻寫出「世界是顛倒的/我腳踩著天空/原來寫詩只是為了另一個妳」這樣動人的話。有個理性的男孩跟我爭論「詩的有用和無用」,僵持沒有結論,隔天他卻交來生平的第一首詩。有個驕傲又謙遜的歌女寫下「"一個人的一生有多久/會什麼也不做"/看著大大的天空/他妄下評斷隨口說說」極漂亮的句子。有個很會演戲的大男生,遣辭文雅典麗,像遠古遺留下來的聲息。有隻小綿羊寫了無數柔軟的字句:「心底最自然的部分/那隔著雲依然能感受到的溫暖/我在等待樹葉變色的剎那」。還有好多好多男孩女孩,已在皮膚底下的暗處展開新生的手臂。
我還鼓勵他們將抽象的想法變成富詩質的裝置或行動,其中有個愛吃奇異果的小小孩,特地買了三罐油漆,調成秋天的顏色,刷滿學校的廁所,他說他要把秋天留住。我也逼著一個視覺敏銳的男生大量看片挑片,選出幾部蔓澤蘭般控制人眼角的電影。為了擦亮和碰撞他們的生活,我更邀了幾位有生命力的創作者來帶戲劇、電影、詩歌和攝影工作坊。
像一顆滾動的石頭
夢想中的詩歌節序言/吳俞萱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 Bob Dylan「Like a rolling stone」
大概很少人的生活不是圍繞在煩心的瑣事裡,且只能焦慮地臣服在時間細碎切割的運作中,我們就像被惡魔滿佈皺紋的手指輕輕捏住的蝴蝶,動彈不得。葛斯范桑《迷幻公園》裡的男主角說:「我感覺,在我的日常生活裡,除了老師、女朋友和失戀之外,應該還有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吧。」到底,要去到哪裡,才能看見不同的風景?要怎麼移動,才能離現實裡的自己遠一點?
我和山裡的一群年輕孩子一起揣摩夏宇的詩:「以心靈力量彎曲金屬/以心靈力量停止鐘錶指針/以心靈力量啟動開關」,然後,試著以陌生而溫柔的目光,調度事物尋常的位置,放任自己在一顆蘋果、一本書或一片沉默中,將生活裡無關宏旨的物與物、行為與行為之間的所有細節翻新,讓想像的追尋永不靜止下來。我們想頑強且義無反顧地,像一顆滾動的石頭,革自己的命。
夢想中的詩歌節活動內容
活動1 → 不怕冷風吹拂的【詩歌朗誦會】
活動2 → 垃圾怪獸的【裝置詩展】
活動3 → 手腳連眼窩的【工作坊】
活動4 → 鈕扣信封裡的秘密【詩籤傳情】
活動5 → 蔓澤蘭般控制你眼角的【影展】
12/19(五)
08:30-10:30 【詩歌工作坊】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的詩是什麼聲音呢?捷克女孩唸給你聽!
19:30-21:30 【戲劇工作坊】身體身體我愛你(請參加者著便於運動的寬鬆衣物來上課)
12/20(六)
16:00-18:00 【攝影工作坊】按下快門,在想要靠近(某個人)卻又不知如何靠近的時候。
19:00-22:00 【詩歌朗誦會】月光穿過詩的身體,親愛的,我們來讀詩。
12/21(日)
09:30-10:30 【小草工作坊】「詩意」的種種內張冒險與備忘
10:30-12:30 【電影工作坊】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電影《東尼瀧谷》
14:00-16:00 【戲劇工作坊】我的蠟筆在唱歌(請準備蠟筆,並穿著方便活動的舒適衣物)
12/22(一)
19:00-22:00 【電影工作坊】躲在影子裡扯謊──岩井俊二《花與愛麗絲》
12/25(四)
08:30-12:20 【詩歌工作坊】女詩人楊佳嫻的創作經驗談。
歡迎自由前往參加!
●活動時間:12/18~12/25
●活動地點:苗栗全人實驗中學(卓蘭鎮內灣里內灣141-3號)
●交通方式:詳見http://holistic.so-buy.com/front/bin/home.phtml
(建議搭乘火車到台中豐原站,轉搭豐原客運到卓蘭鎮,再轉乘計程車到全人中學。也可從豐原火車站直接乘計程車到全人中學)
●應邀詩人:舞鶴、吳音寧、楊佳嫻、王榆鈞、金光亮平、蔡佾玲、鄭尹真、秦政德、Anna Gaurova、陳有德、吳美枝、黃健富
●主辦單位:苗栗全人實驗中學
●策劃及聯絡:吳俞萱 0932-664339 qffwffq@gmail.com
●交通聯絡:全人中學行政室 04-25896909,25896910
蛙書寫關於「正常」。
我們對於何謂正常往往具有某種印象,說穿了便是立定邊界的過程,決定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決定什麼舉止叫適當,什麼言行稱不合時宜。然而,真的存在純粹的正常人嗎,真的存在符合所有模板、符合所有人期待的正常嗎。
究竟何謂精神病?DSM-IV-TR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載記的並未代表其全貌,「定義」本身便是權力的展現,「不正常」的定義總是隨著不同年代、不同社會文化、不同地域種族而改變,與其稱它為 Bible,毋寧將其視為縱切時間的主流意見,至少能讓精神醫學診斷具有某種基礎,避免因盲目引起的恐慌。
正常與不正常的邊界是流動的。善與惡從來沒有辦法單獨存在。我不理解為什麼暴力的定義可以視情況而定,我不明白為什麼人們總是寧願承諾膚淺的謊言。從小我便以一個外星人的角度來學習如何偽裝成一個正常的地球人,觀察別人情緒的反應,穿著和大家類似的衣服,對鏡子練習如何笑得更自然一點。我想我不是亞斯伯格人,但每個人莫不是或多或少都有社會適應不良的情況嗎,難道因為這樣我們便得摒棄自己的異質性向平庸靠攏嗎。
又晚了進場時間,好像,很難準時到噢?
依然是正妹多到爆,一點都不簡單的簡單生活節。今天天氣好多了,下午的陽光暖暖的,真是適合聽音樂。
錯過了昊恩家家的開頭,他們還是一樣開心,不時調侃一下台下嗨不起來的「漸凍人」。
然後,是今天我唯一擠的一場天空舞台,Tizzy Bac。第一次聽他們的現場,第一次戰慄著臣服在琴鍵、鼓、貝斯敲擊出的聲浪下。
〈美麗的稻穗〉,巴奈從第一個音開始,就凝結了人群、時間。她泰然而大器地唱著,如風、如光。
史辰蘭的場子冷清許多,也好,大家都有很自在的空間。一個人,一柄吉他,名符其實的簡單,吟唱帶著靈光的歌。
還沒完全從漫遊的狀態回神,周圍的人都站了起來,人一波波向前湧,接著,就是今天最大的驚喜,自然捲。新的編制裡,以男主唱奇哥為主,搭上小提琴手Riecky小王子兼女主唱,害羞的貝斯手和鼓手。奇哥一如往常的自然嗨,Riecky則一副少根筋、好像隨時會出包的爆笑模樣,卻一拉琴就光芒萬丈,氣勢凌厲,聲音更是乾淨的沒話說。太精彩了,不枉我被擠的動彈不得。
回家吃了飯,帶小夜出門,續晚場的簡單生活。我們走走晃晃,東看西看。張懸那場人山人海,一看就知道無望擠近舞台,於是我們沿著鐵軌玩石頭,偶爾對飄過來的歌聲品評一番。直到海綿寶寶與公主的合唱〈寶貝〉的前奏響起,跟石頭正難分難捨的小夜一躍而起,迅速跟上節拍唱了起來,博得周圍姊姊們「好厲害噢」的驚呼。
最後,姑娘對蘇打綠沒興趣,我們就打道回府。統計戰績,父女倆各集得一枚搭訕。
簡單生活第一天,光排隊進場就花了半小時,人龍從華山一路排到善導寺捷運站前。 XD
因為吃火鍋的關係,錯過了聊天系樂團第一把交椅,圖騰。
不知怎麼的,熊寶貝今天特別凌厲,。
許哲珮小小的個子,歌聲溫柔又舒服,愛冬天的她,如願發行了聖誕單曲,《雪》。最後一首〈氣球〉,憂傷得令人心碎。
魏如萱(娃娃)一樣率性,一樣少跟筋,從頭到尾一直提醒說她很急著上廁所,卻把歌唱得迷幻空靈。
之後找錯舞台,把 A.B 白安 誤認為Pixel Toy,駐足聽了一陣子,雖然白安嚴重感冒,歌與歌之間咳嗽不斷,但聽了很是喜歡。她才十七歲啊,我的天。她的〈麥田捕手〉。
黃耀明人山人海旗下的Pixel Toy不愧「華人最聰明的流行音樂品牌」之稱,把音樂玩得又炫又好聽。
胡亂吃完了晚餐。要特別一提,7-11真的太厲害了,獨佔簡單生活節的餐飲就罷了,竟然能靠接電,在棚架下立起「微波爐牆」供應微波食物,其他你想的到關東煮、麵包、御便當……都一樣不缺,而且都有發票!
心不在焉的聽完生祥,朝天空舞台狂奔而去,今晚的壓軸,是陳綺貞。
編制一樣華麗,或許華麗的過了頭了……。但我看到她刷弦時的笑容,開心甜美的一如往昔。於是我想,她應當仍是那個快樂的,彈吉他唱歌的女子。
每次簡單生活都會唱的〈失敗者的飛翔〉。
有很多朋友在生活裡做著不快樂的事情,
或許也沒辦法參加這兩天如此的一種美好生活方式,這些人會跟我反應,
覺得自己是生活中的失敗者,我自己想了這個問題許久,
到底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如果在大家的定義裡成功是高高在上的,
那我認為在成功的上面,都是失敗者的飛翔。
於是我寫了這首歌,送給我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