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11日 星期三

「誰是恐怖製造機?」座談會。

●「誰是恐怖製造機?」座談會

●'99 08.11

●耕莘文教院

胡台麗
‧不同情感類型(憤怒、憂傷、恐懼、喜悅... )在不同文化中被以不同的比例強調。例如有些地方的文化很強調憤怒的情緒,但對憂傷這種情感就很淡薄。
‧談恐懼,要放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下來看。

郝廣才
‧恐懼(害怕)的製造與再製造,往往是作為威權指導的手段(工具)。例如「你再問東問西的,不乖乖吃飯,就叫老闆娘把你做成人肉叉燒包。」(據說為真實的母子對話)
‧家長要陪孩子一起面對恐懼,而不是掩蓋/否認孩子的情緒,要去尋找/發現真正引起恐懼(不安)的點。

胡台麗
‧原始無論是漢文化或原住民文化對鬼的想像,與現今媒體上對鬼的描述(醜惡的、連結上殘破的肢體),都有很大的不同。
‧靈魂分為祖先(祖靈)和餓/惡鬼,區別在於有無子孫(社會支援網絡)祭祀,照顧祂在另一個世界的需要。普渡即象徵對孤魂野鬼提供社會救助、社會支援網絡。
‧一般人對邊緣/無恆產者(遊民、乞丐)感到恐懼,擔心匱乏的「他」會來搶奪自己的生活資源。有子孫祭祀的靈魂(祖先)因生活資源不虞匱乏而「安定」。為使孤魂野鬼也能「安定」下來,所以進行普渡,使鬼不再餓/惡。是一種有情的關照。

幾個思考點
‧對鬼的想像的轉變(有情的鬼->恐怖的、害人的鬼)代表著什麼樣的意涵?反映了中產階級對邊緣者的恐懼/敵意麼?
‧鬼怪、恐怖、「社會事件」這類作為「載體」的節目為什麼越來越多(收視率真的很高嗎)?如果為的是恐懼的製造,那附著於這類「載體」的恐懼,又是為何被如此大量的召喚/動員?如果是作為台灣這個社會恐懼情緒越來越高的反映,那麼,台灣,妳為何恐懼?

雜記
‧見到我那梯的一個小孩,很可愛的小女生,她還記得我唷(雖然我忘記她的名字了 ^^;; ),好高興‧結果她很努力的專心的聽了十幾分鐘,就不支趴在桌上睡著了。
‧我雖然沒睡著,但實在太無聊了,沒聽完就溜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